挖掘红色富矿 赋能振兴力量
作者:《领导决策信息》2022年第44期 发布时间:2022-11-22 浏览:148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要深挖红色资源内涵,树立创新融合的理念,通过丰富革命文物展示形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文物融人旅游、融入百姓生活,打造文化红、生态绿、风景美、人民生活富足的美好场景。

        挖掘红色富矿赋能振兴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觉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近年来,全国各地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不断加大革命文物遗产的全面保护、系统保护和整体保护力度,力求还原历史细节、再现历史事件,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同时,着力推进革命文物遗产的活化利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展陈手段,探索文旅融合,生动形象地讲好红色故事,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带来的“新机遇”

        红色资源不仅是鲜活的历史,也是书写新历史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到部门,陆续制定出合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系列政策文件,为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各地要坚持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带来的“新机遇”,让红色历史代代相传,让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富矿”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

        打好红色牌、走好特色路,让发展红色产业有甜头更有盼头。在红色名村创建过程中,江西省兴国县立足自身实际,将红色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黏合剂,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11月3日的《人民日报》整版刊发《江西兴国 探索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新路径 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示范区》。各地要依托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把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以及康养、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以“红色十”模式为引领,形成红色资源与其他资源联动发展优势,实现社会效益、教育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江西兴国: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示范区

科学保护利用,释放红色资源活力。

        加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力度,通过摸清家底、构色故建分级分类维修保护等方式,切实守护好红色文化发展的根脉,为提升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质效奠定基础。加强挖掘研究。通过组织专家对当地红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研究,探寻文物遗址背后的故事,选取具有代表性、独特性、典型性的人物和故事进行整理,进一步扩大红色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繁荣文艺创作。把红色文艺创作作为呈现红色厉史故事的重要形式,以文艺创作的形式赋予红色文化新内涵,激发奋发有为的强大力量。

做强研学研修,激发红色旅游动能。

        活化红色历史“记忆”,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开辟新路径。以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为契机,以“干部研修”和“学生研学”为主抓手,做大做强研学研修相关业态,进一步发挥红色资源的社会效益。打造高标准研学营地。自2015年被定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以来,兴国县坚持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育人实践,依托将军园、长冈乡调查纪念馆等红色研学基地,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创新模式,引进江西省高速集团,投资12.8亿元,着力打造规模大、业态全、体验优、品牌响的研学研修旅行综合体。研发高质量红色培训课程。以兴国革命旧址旧居、纪念场馆为依托,邀请专家学者为兴国县量身定制一系列突出本地特色的红色培训课程,开发4条红色精品路线,研发40多门特色课程。规划精品文旅线路。兴国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国段)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为“点”,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准备重点展示园、崇贤茶旅小镇等一批特色园区、人文小镇为“面”,以点连线、连线成面,点、线、面相结合,实现景城一体,让红色文化“动”起来。

延伸产业发展,形成红色文化新业态。

        打造红色IP。依托《长征先锋》动画IP人物形象,探索覆盖影视、玩具、服装等多产业的红色文创衍生品开发,并衍生出手游、图书绘本、主题乐园等一系列生态产业链,以IP产业链彤化平合助推城市文创产业建设。创新红色文创。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走出一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道路。下一步,兴国县将着眼首届红色创意设计大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的落地变现,让设计赋能兴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赋能红色街区。潋城文创街区是兴国县打造的红色文化重点项目,该街区植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将原有老旧街区打造成会讲故事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创新发展思路,探索红色旅游新路径

打好红色旅游“精品牌”。

        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充分发挥当地红色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地标,善于赋子其新的内涵,不仅讲好“历史故事”,也讲好“时代故事”,在不断丰富游客新体验的同时,让红色精神更好传播,持续提升红色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例如,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陕西白鹿原影视城、福建中复村等依托红色文化资源,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积极开展“红色立法”。

        目前,各地都加大了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但仍有大批红色资源面临着消失的风险。下一步,要通过立法加大对当地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山西省、四川省、江西省、上海市等地已经陆续开展“红色立法”,推进红色资源相关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全社会的红色资源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保护红色资源的氛围。

科技赋能红色资源新图景。

        当前,不少地方建立了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红色资源数据库。接下来,要进一步对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修复、建库,为今后红色资源的结构化存储、专业化标注、全国性传播、智慧化展示等奠定数据基础。比如,利用AI修复技术,把模糊的老旧照片变成清哳明亮的数码彩色照片;一些遗失的资料可以借助科技手段重现,使之以数字化形式得以延续。同时,要以大数据、5G、云计算、视觉感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相互作用,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广阔思路,创造全新图景。

版权所有:利辛烈士陵园 信息维护:利辛烈士陵园 访问量:452817

 累计献花:220984

利辛烈士陵园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皖ICP备2024040187号-1